第九十一章 命运抉择-《华娱大亨之电影教父》
第(2/3)页
即便这个规定后来取消了,英国仍能从“东方之珠”获取惊人的无形利益。
正因为香港对于英国的作用之大,所以后者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并且实行严格甚至苛刻的制度,进行高压管理,这酿成了香港社会长达数十年的“黑暗时期”,也应运而现一大批风云人物;比如后来港片中出现的六十年代“四大家族”以及“四大探长”,警匪一家,黑白不分……
尽管英国仍然控制着香港,但曾经的大英帝国已经风光不再,当时的民族运动不只限于中国大陆,而是全世界,比如同属殖民地的印度便在甘地家族的努力下获得了独立解放。
因为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港英政府政治制度权力体被迫由殖民官僚、英资财团垄断封闭的局面,演化为向香港华资财团和香港华人社会中间阶层的有限开放,这为其**统治中点缀了一份怀柔色彩。
一大批各行的华人翘楚因此趁势而起,开始了纵横捭阖的岁月,世界七大船王排名第一的包宇刚,排名第二的董云浩,在影坛发展的卲益夫和陆远涛,以及包括李超人在内的未来香港十大财团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在当时抓住了机遇,最后都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大亨。
港英政府同时致力于改善市政、社会福利等民生事业,以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其殖民统治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直到过渡时期到来之前,香港的民主发展仍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直到60年代末爆发了一场因劳资纠纷引起的大规模暴力事件,香港的工会组织和左派团体效仿大陆红卫兵,成立了港九各界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用激烈的手法反抗港英政府的高压统治。
此举终于迫使港英政府对香港政体制度进行改革,取消所有官守议员席位,一半的政府议员可以由民选产生。
到了70年代,港英政府又对行政、立法两局进行了改革。行政、立法两局不仅有汇丰、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的首脑,而且有美资、日资背景的人物;不仅有工商、专业人士议员,而且有工人代表以及一些从事下层群众工作的教会人士、社会工作者加入立法局。
事实上,港英政府的所有政治改革,本质上还是为了强化、延续其殖民统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直到1977年,有97.6%的港人依然认为自己对政府政策的形成毫无影响。
直到几年前,港督麦理浩得知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后,一反常态,开始了急进的政制改革步骤。
从1979年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短短数年时间里,港英政府相继完成了基层区议会和中层市政局、区域市政局的政制改革,又开始向高层政制架构的立法局、行政局改革进军。
第(2/3)页